查看原文
其他

谁再说“游戏没用”,就告诉他这些

脚本之家 2022-05-10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通俗解释一下 Author 通俗解释一下

 关注
“脚本之家
”,与百万开发者在一起

出处:通俗解释一下(ID:tongsujieshi)
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

通俗解释一下:游戏有用



1


众所周知,人爱玩游戏,有条件就玩,没有条件,创造条件也要玩。


1951年2月,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,一位计算机科学家用PilotACE电脑(英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之一)写了一个XO棋程序,下着玩,后来在XO棋的基础上,又慢慢演化出跳棋程序。



1958年,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(这个实验室本来是研究核弹、粒子加速器之类的东西,曾经诞生过5个拿诺贝尔奖的研究),一位科学家利用示波器和模拟计算机做了一个游戏,叫《双人网球》,供访客娱乐(但是我估计一开始就是给自己玩的)。



这是后人复刻的模型


1959年,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们,用早期的计算机,做“弹跳小球”(后来乒乓游戏的雏形),做“迷宫里的老鼠”(吃豆人游戏的鼻祖),玩得不亦乐乎。



总之,人们会尽可能利用一切硬件资源来玩游戏。


资源不够怎么办?就改进技术,升级硬件和软件。


游戏对科技的“倒逼”,早早地就开始了。



2


1969年,贝尔实验室研究分时操作系统(就是一次可以处理多个任务的操作系统,我们现在用的就是),进度缓慢,项目被叫停。


注:贝尔实验室曾是这个星球最伟大的实验室,没有之一,像什么激光器、半导体、光纤、计算机、移动电话等等的诞生都跟它有关。


由于研究项目停止,机器要收回,愁坏了一个叫Ken的小哥,因为机器上装了一个他很喜欢的小游戏,叫《星际旅行》(Space Travel)。




游戏挪到实验室的一台老机器PDP-7,运行太慢,为了继续玩游戏,Ken一不做二不休,叫上哥们儿Dennis,把叫停的操作系统项目继续往下做,开发一套新的操作系统。



几个月后,UNIX操作系统诞生,写这个系统的过程中,他们还“顺手”发明了一种计算机语言,叫C语言。


开天辟地,才有万物和星辰。


有了UNIX,后来才有了Linux,再后来才有了MacOS、iOS(苹果系统)、Android(安卓)……大多数主流的操作系统都能追溯到Unix,或者有很深的渊源。


UNIX诞生十几年后,TCP/IP协议簇在UNIX环境下诞生,现代互联网有了地基。



3


20世纪80年代,个人电脑的概念逐渐兴起,但买的人很少——大家不知道买回来电脑能干什么。


但是大家知道一件事:电子游戏很好玩。据说,日本曾因为街机游戏《太空侵略者》导致百元硬币短缺。



奥德赛游戏机率先进入家庭。



而后,一款叫雅利达2600的家用游戏机横空出世,很快卖爆(超过800万台),为后来个人电脑进入家庭开了个好头。



就像国内很多人第一次接触键盘和“电脑”,是通过小霸王学习机。



本质上,游戏机也是一台电脑,但不是通用电脑,而是特定用途的电脑,就像以前拍照要用相机、看书用阅读器、听歌用MP3。



那时的通用个人电脑配置低,主要是用在商业用途,游戏图像稍微复杂些就玩不了,但是一个叫约翰·卡马克的小青年觉得,通用个人电脑肯定也能用来打游戏。


当时很火的一款主机游戏叫《超级马里奥兄弟3》,约翰一寻思:把它从游戏机移植到个人电脑里岂不妙哉?



问题是,任天堂游戏卡带里有一个图形存储元件,主机里也有专门的图形处理和加速硬件,能让画面非常流畅,但当时的个人电脑里并没有。


这是《超级马里奥兄弟3》卡带芯片里存着的活动块,用来快速调用,就像是皮影戏的零件一样。



那时候一个游戏几十K就已经很大了,开发者们想尽办法节省内存。


比如我们熟悉的超级马里奥,云和草是一样的模型,只不过换了个颜色,省吃俭用到这种程度。



本着“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”,约翰·卡马克硬着头皮上,他想出一个新思路,大概意思是:游戏画面里不变的地方,就不重新渲染,保留到下一帧,只重新渲染移动的地方。



用了两个周末,他凭着新研究的“自适应贴图刷新”技术,愣是在办公室的电脑里重现了这款游戏。


他把做好的Demo拿给任天堂公司看,反响并不热烈,任天堂当时也不打算把自己的游戏带到电脑上来。


于是卡马克就和小伙伴自立门户,成立了一家公司:id Software,这个名字后来在游戏行业人人皆知。



玩腻了2D游戏,卡马克开始探索3D游戏,但80年代末的计算机硬件也不足以玩3D游戏。


他又萌生了一个想法:“光线投射算法”,通过把三维体的数据投影在二维图像平面上,来表现3D世界的透视效果。



很快,本质上还是个2D游戏的《德军总部3D》诞生了。



这下不得了了。


要知道,在那之前,《德军总部》游戏长这样:



在卡马克手里,变成了这样:



3D游戏的大门自此被推开,日月星辰一下子全跑出来。


在今天,“光线投射算法”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,比如看病时的核磁共振、CT都是把数据转化成可以打印出来的片子。



之后,卡马克带领下 id Software 一次次用游戏挑战极限,越来越逼真的体验,也倒逼显卡等硬件的发展。


他说:“信息时代,客观障碍已不复存在,所有障碍都是主观上的。如果你想动手开发什么全新的技术,不需要几百万美元的资金,只需要在冰箱放满披萨和可乐,一台便宜的计算机,和为之献身的决心。我们在地板上睡过,我们从河水中趟过。”


这段时间,元宇宙的概念很火,Meta公司(也就是以前的Facebook)的虚拟现实硬件Oculus ,技术总监就是卡马克,当年因为id Softwared公司董事会不答应在虚拟现实里平台Oculus里开发游戏,他直接就跳槽过来自己弄了。




4


上世纪90年代,id software做过一款游戏叫《毁灭战士》,微软当年为了推广Windows95操作系统,找到卡马克,希望这款游戏移植到Window平台,比尔盖茨亲自为这款游戏拍摄了一段宣传视频。





由此可见:游戏为Windows和个人电脑的普及,立下过汗马功劳。



5


说到比尔盖茨,就干脆也说说乔布斯。



乔布斯在创办苹果之前,是雅利达游戏机公司的第40号员工(但是好像不是全职)。


大概是在乔布斯20来岁时,公司让他开发一款叫BreakOut的游戏,也许你见过这类游戏,中文名可能叫打砖块。



雅利达提出,要尽可能少地使用芯片,通常需要130-170个芯片,每少用一个芯片,乔布斯就能多拿100美元的奖金。


乔布斯赶紧找到技术大牛朋友沃兹,承诺分一半奖金,他们熬了四晚把游戏做出来,成本非常低。


这款游戏不出意外地火了。


不知道做游戏的过程,是否启发了乔布斯和沃兹,让他们意识到计算机图像对人们的吸引力,或者更坚定地相信这一点。


一年多以后,两人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。


在第二代苹果电脑Apple II 里,内置了一个沃兹用BASIC语言编写的BreakOut打砖块游戏。


沃兹后来曾经说,Apple II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跟里头的游戏有关。



虽然现在的苹果电脑,已经不太适合专门拿来玩游戏,但早期的苹果电脑,简直是游戏开发者们的天堂,有很多游戏。(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后来的转变,回头有空再去挖一挖)




6


1993年,30岁的黄仁勋和两位好基友一起创办了英伟达公司(Nvidia),两年后推出NV1,一个面向游戏主机的图形处理加速器,跟游戏机大厂世嘉谈好了生意。


谁知,半路杀出个比尔盖茨,这一年,微软推出了Windows95,大家开始从游戏机转向用个人电脑玩游戏。(我觉得最主要原因,可能买电脑的时候,可以忽悠家长说是用来学习的,就像很多家庭当年买小霸王也是奔着学习去的)


注意最下面这一排“特别推荐”


比尔盖茨把游戏这块拿捏地死死的,为了吸引更多开发者来Windows开发游戏,当时他们采用了“多边形成像技术的图像编程接口Direct X”,总之就是开发起游戏来,又好又方便。


这下好了,英伟达的NV1卖不出去了。



黄仁勋一看情况不对,以后大家都用电脑玩游戏了,一咬牙,NV1不卖了,正在研发的NV2也不做了,把重心转向图像处理器 RIVA 128,不仅支持Direct X和OpenGL标准,对开发者很友好,还物美价廉。



后来,英伟达提出了GPU的概念,也就是俗称的显卡。


如今,英伟达是世界最重要的芯片厂商之一,写本文时我去看了一眼英伟达的市值,6929.75亿美元,是英特尔(Intel)的好几倍。




7


照片左侧略带羞涩的眼镜男,名叫Tim Sweeney,1991年,在他家的地下室,一个叫Epic Game 的游戏软件开发公司诞生。



这家公司主要做虚幻引擎,也就是在游戏里构建非常有质感乃至逼真的场景和人物。



这是有两亿玩家的《堡垒之夜》,用的是Epic Game的Unreal引擎:



前不久,电影《黑客帝国5》剧组跟Unreal合作,出了一个宣传视频,里头的所有场景都是Unreal引擎虚构出来的,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:



4年前,这家游戏公司意识到,虚幻引擎不光能用在游戏,还能帮助到各行各业,于是启动了一个“虚幻企业计划(Unreal Enterprise Program)”,探索工业软件开发。


汽车设计师用它帮助汽车设计:



车厂用它来做数字车展,虽然是虚拟的,但是可以向客户展示每一种功能,肉眼几乎看不出差别。



Unreal还跟建筑行业的专业软件合作,尽可能呈现仿真画面,辅助设计、建模和管理:



航空领域,用它来辅助飞机维修和维护培训;

医药行业,研究人员把药物分子数据输入引擎,在虚拟空间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,缩短药物研发时间;

军队,用虚拟引擎来辅助训练士兵;

自动驾驶,在虚拟空间里测试车辆,减少成本和伤亡。

……


人们以前从未想过,游戏里走出来的模拟引擎,竟会进入各行各业,成为它们的加速引擎,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。



8


有多少人,因为迷宫弹珠和涂鸦跳跃,领略到重力感应的魅力。



有多少人,因为水果忍者、愤怒的小鸟,感受到触摸屏的独特。


2009年,苹果商店(App Store)上40%的应用是游戏。不出意外的话,安卓应该也差不多。


大家就这么一边玩着游戏,不知不觉地被带进智能手机时代。


所以才有你现在滑着屏幕看着这篇文章。


起码,游戏加速了这一切的到来。



9


2011年,一个叫《Foldit》的益智游戏推出,让玩家用各种氨基酸自由随意组装成蛋白,拼凑成目标蛋白的完整结构。


结果一个困扰了科学家15年的问题(一个跟艾滋病毒相关的蛋白结构),被一群玩家在10天之内就搞定。


后来这款游戏时不时出现在顶级科研刊物《自然》里,前两年,科学家们又用它来帮助研究新冠肺炎病毒,一旦玩家们解出谜题,将帮助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病毒。




10


游戏不仅能帮助医疗研究,还能治病。


2020年,一款名叫EndeavorRx的游戏,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批准,成为数字临床药物,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。



在国内,浙江大学也跟游戏公司合作,进行脑科学和数字药物的研究,利用游戏来强化儿童的注意力,治疗多动症。


盛大公司的创始人陈天桥,和妻子雒芊芊成立的脑科学研究院,开发出利用VR游戏来筛查阿尔兹海默症的“数字药物”,在VR游戏里模拟出老年人在超市、餐厅、大楼的日常场景,根据完成的速度、准确度、行走路线,综合分析老年人是否患有阿尔兹海默症。


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家,意识到游戏可以帮助治疗心理疾病



11


在电子游戏领域,有专门的一类游戏,不以娱乐为目的,而是借助游戏化,来帮助完成其他目的。


比如学习数学里的微积分:


《微积历险记》


这类游戏被称之为“严肃游戏”


但是严肃和不严肃,并没有完全的界限,一款游戏,可以既娱乐,又达成特定的目的。


比如一边在游戏里打怪升级,一边在现实中减肥健身:



《健身环大冒险》



12


更不用提Alpha Go,这个从“围棋游戏”里走出来的人工智能,以及在各种游戏里身经百战的OpenAI,以及腾讯基于《王者荣耀》研究的AI绝悟,它们都在各个游戏和非游戏领域发挥作用。



13


即时对战游戏,要求低延迟,玩家对战时需要语音交流,在游戏需求的倒逼之下,网络优化技术得到长足进步。


不卡不顿不延迟,曾经是众多游戏,以及游戏语音工具(比如YY)目标和口号。


却为如今疫情之下的远程直播、视频会议、直播购物的顺畅创造了条件。



14


如果说游戏是洪水猛兽,让人上瘾,浪费金钱和时间,那游戏玩家们简直是用自己的金钱和时间,在补贴这个世界的科技,世界得向玩家们致敬。


当然,也顺道补贴了游戏公司的口袋。



15


刘慈欣说人类的科技有两个大方向,一个向外,探索星辰大海,一个向内,向着虚拟世界(也就是元宇宙)。

看起来两个方向截然不同,水火不相容,而我却觉得,这两者可以兼容,在虚拟世界里试验和探索、尝试,得到的经验可以帮助人们在现实世界里降低成本,更好地探索星辰大海。


就像在模拟空间里测试自动驾驶车辆,在游戏里训练AI,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游戏来训练人类探索星辰大海的能力。



16


两条狗,生来就会打闹,会游戏,在游戏中学会捕食和战斗。


游戏本身,就是带有智力和生存的训练,目的是加深对世界的认知和熟悉的作用。


这是动物的生存本能,而本能即欲望。


所以玩游戏和吃饭一样,都是欲望。


就像驴子眼前吊着的胡萝卜。



一头驴,追着眼前吊着的胡萝卜,不停赶路。


驴子代表人类,胡萝卜代表欲望,驴子脚下的路,则代表人类科技文明的进程。


有的人利用这种本能,让其他人上瘾,成了驴子,为他们赚钱。


这不是游戏的错,而是人的错,胡萝卜可以把驴子引进深渊,也可以载着全人类,奔向星辰大海。



17


游戏有用?

游戏有用!


<END>

程序员专属卫衣 👇

  推荐阅读:

终于!我找到程序员爱穿卫衣的原因了

误入 GitHub 游戏区,结果意外地收获颇丰

重玩 40 年前的经典游戏小蜜蜂,这次通关了源码

2021年游戏开发中的10大编程语言:C++、Java、C#......

一群大佬猛肝30天,最后就做出个13kb的游戏?

每日打卡赢积分兑换书籍入口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